亲爱的大叔:最近我又失恋了,这已经是第三场失败的恋爱。我知道我这人急性子、又缺乏安全感、容易抱怨,我讨厌这样的自己,我想别人也很难喜欢上我。我在努力尝试改变自己,做一个更好的人。可是改变真的好难好累啊,我该怎么办呢?
亲爱的读者:非常理解你迫切想改变的想法。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,尤其在亲密关系里,缺点经常被暴露出来,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、甚至完美。
但就像你说的,改变其实很难。
更重要的是,当我们改变的动机是 “讨厌自己”时,往往就会很痛苦。这就像一个奴隶主拿着鞭子抽一个奴隶,骂道 “你怎么这么差啊,还不努力干活 (改变)”,我们肯定会遭受很多的情绪压力,并且也不一定能很好的改变。 那么正确的动机应该是什么呢?面对自己的缺点,我们究竟应该接纳、还是努力改变?今天我们来讨论下这个问题。
NO.1 关于改变,我们经常陷入两个误区
误区一:改变就能带来幸福
很多人会觉得,当自身缺点被一个个完善和改变后,我们就会觉得快乐和幸福。而心理学家 Robert 认为,当我们无休止地专注于改善自己,认为它将最终使我们走向幸福的地方时,我们几乎总是感到失望,同时承受着不断努力但从来没真正实现的压力。这是因为改变的动机,更多来自于对自我的不接纳。会不喜欢自己,批评否定自己,“应该自我”在内心的潜台词是 “你应该更美好更优秀,现在怎么这么差啊!”在此状态下,我们容易倍感压力,很难幸福。即使改变了某一个缺点,很可能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缺点,一直处在 “我还不够好”的状态下痛苦。相比于完美,接纳、喜欢当下的自己,更容易变得快乐。
误区二:不接受不完美、严厉地要求自己,更有利于改变
很多人会觉得,对自己狠一点,自我批评更能带来改变。真的是这样么?心理学 Castro, L 做过一项减肥实验,一部分人根据体重和饮食对自己进行“存款奖励”;另一部分人进行自我“罚款”,并每周称重 2 次。结果表明,4 周内自我惩罚的人减重多,4 个月后,自我奖励的人减重更多。
这可能是因为,完美主义下的自我否定,可能造成情绪和能量消耗,一段时间后没心情和精力去减肥了。所以长期来看,自我接纳与鼓励更有利于自身改变。
NO.2 测一测你的自我接纳程度
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,在不接纳自己的基础上改变,既不快乐也更难改变。我们知道了自我接纳的重要性,下面我们来测一测自我接纳程度。(我们可以根据下面 7条进行自我打分 ,评分1-7分;1分=完全不符合自己,7=完全符合自己;分数越高,自我接纳程度越高)
1.被表扬会让我觉得更有价值
2.我觉得自己有价值,即使我在某重要目标上失败了
3.被批评,我会认为它是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机会
4.犯巨大错误会让我们难过,但不会改变我对自己的看法
5.我觉得自己有价值,即使别人反对我
6.我避免与人比较去判断自己是否有价值
7.我认为被表扬最好的地方是能发现我的优势
NO.3 如何在自我接纳的状态下,得到积极改变
我们知道了追求完美既会带来负面情绪。接下来我们介绍几个方法,帮你在自我接纳中,获得积极改变。
1.自我接纳的圆环练习
完美主义的人,在学习、工作中一旦没做好,就容易陷入自我的批评与否定,觉得自己很差。如果你是这样的话,我们可以试试自我接纳的圆环练习。比如,在工作中一旦有件事没做好 (可能是做的表格式不对)而陷入自我批评,我们可以将这件坏事填在圆圈的 “-”中,同时在旁边 “+“号上,写一件做得好的方面或事情。通过这样的方式接受出错,接受不完美,避免陷入负面情绪,有更多能量和精力去改变和解决问题。
2.自我接纳的镜子练习
自我接纳的圆环练习,可以帮助我们在陷入完美时快速调整情绪,镜子练习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接纳自己。镜子练习是由美国心理治疗专家路易斯·海的提出。我们可以这么做:
每天早晨(任何时候即可)起来,洗漱的时候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,对自己说:虽然你.....(对自己不满的地方,比如不完美、长得不高、做错了XX事情),我仍然接纳你、认可你,爱你。曾经有个小伙伴,在刚开始做这个练习时不敢看自己的眼睛,练习两周后她能对着镜子里自己的笑了。
3.通过心理咨询,解决潜意识中的创伤
以上两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而完美主义背后往往有着创伤与痛苦。例如,一个家庭中的孩子老二不被重视,ta 可能会要求自己特别完美优秀,去获得父母的爱与关注。这是因为从童年开始,潜意识会慢慢地将生活经验积累、固化成内在心理特征,影响我们人格、认知和行为。
除了自我接纳的练习之外,ta 可能还需要解决 “害怕不被爱和关注”、“不配得感”这些潜意识带来的创伤。大叔向你推荐「潜意识画像」测试,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,探寻潜意识中创伤的形成原因,从根本上冲破完美主义思维的束缚,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。
自我接纳被大家说烂了,可它不应是一句口号或是一个道理,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践行。
愿我们一起深深地接纳与爱自己,在喜悦与幸福中成为更美好的自己。
本文转载自壹心理旗下公众号:心理0时差(ID:PsyTime)